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动态 >> 通知公告 >>党史上的黄冈粮食 |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

党史上的黄冈粮食 |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

发布时间:2022-06-30    查看次数: 135   来源:  作者:  
党史上的黄冈粮食 |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

 

鄂东山水物华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①

通讯员 郭斯 陈劲 郭平光 刘惠 柳一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追求产量到追求优质,从生产导向到需求导向,从高产创建到绿色增产,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藏粮于链,牢牢守住粮食安全战略底线,粮食连年获得丰收,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为高质量保障“中国粮”贡献了黄冈力量。

 

2021年,团风罗霍洲小麦收割场景。(方华国 摄)

 

藏粮于地稳产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决不能出问题。我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数量不减少。严守耕地红线,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21年,全年粮食(含薯类)收获面积605.84万亩,总产量285.2万吨,交上一份“丰收答卷”。
藏粮于技强支撑
  向土地要粮,更要向科技求粮。我市在全省率先印发文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2.6万亩,许多昔日的“斗笠田”“望天田”变成了阡陌纵横的“万亩田”“吨粮田”,鄂东山川,活力奔涌。
坐拥“粮食大市、生猪大市、水产大市”等资源禀赋,我市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管理经营农业,用农产品加工引领农业,用品牌战略打造农业,加快推进“个十百千”工程,实施粮食品种改良工程,推进“粮经饲”统筹、“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再生稻“一种两收”、“南果北种”,一批企业挺进全省50强,一批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区快速崛起,稻米加工产业、饲料加工产业、粮食加工产业等集群相继涌现。
藏粮于民促活力
  实现“藏粮于民”,人是关键因素。我市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严格执行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优质稻,调动农民种地种粮积极性。严格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农民利益。把粮食产能藏在粮农素质中,藏粮于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标配。加快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认定农村实用人才2.42万人。
藏粮于链增效益
  高效用粮,产业融合天地宽。我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塑造新主体、新产业和新业态。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21个,培育加工产值过50亿元农产品加工园3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企业349家。发展农业新兴产业,培育了年网销额千万元级企业11家。2021年,市委、市政府突出建设十大重点产业链,以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全产业链拓展,从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条竞争转变,加快实现由农业产量大市向产业强市跨越的画卷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谆谆嘱托,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粮食产量连年站稳50亿斤台阶,“米袋子”更充实,“菜篮子”更丰富,“果盘子”更多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民增收为基点,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主攻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推进“农业+”业态融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培育提升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全面发力。

  我市粮食生产高起点铿锵前行,在推进农业强市建设中奏出新时代强音!

 

2022年5月,黄梅县张湖农场运用无人机开展植保。(吴慕枫 摄)

 
史海撷萃

 

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保证,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201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黄冈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于2014年启动试点工作,2015年全面推开,2017年10月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此次确权实测面积753.2万亩,比二轮延包面积增加288.7万亩,山林确权面积1124万亩,水面270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136.7万亩)。全市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和颁发经营权证137.8万份,共涉及10个县(市、区)、139个乡(镇、办、场)、4277个集体经济组织,141.2万个承包户。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就如何稳妥推进“长久不变”提出具体实施意见。为确保“长久不变”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在黄冈落地实施,黄冈市建立市级牵头负责,县级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通过新闻媒体、印发政策宣传手册、开设宣传专栏、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大“长久不变”宣传力度,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同时,结合省《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扎实开展排查工作,全面解决证书未发放到户或证书滞留在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暂缓确权启动等情况,切实解决漏人漏地、面积四至等信息不准问题,稳妥化解各类遗留问题。到2019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排查共清理“问题社”4918家,基本完成分类处置。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根据中央和省精神,黄冈市制定并印发了《黄冈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在建设用地审批中,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的要求,坚决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认真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和备案工作。到2019年6月初,全市共审查各县(市、区)建设用地0.6788万亩,涉及占用耕地0.415275万亩,所有项目都落实了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完成立项1.7万亩,拟新增耕地1.6万亩。对非农建设占用、规划调整等原因占用的耕地,都通过挂钩方式进行了补充。同时建立了市级耕地指标储备库,由各县(市、区)已报备的新增占补平衡指标中提取20%构成,通过调剂市内耕地指标,较好地保障了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结合黄冈实际,于2021年4月,印发《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2021年底,黄冈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着力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建设高标准农田42.6万亩,全年粮食(含薯类)收获面积605.84万亩,总产量285.2万吨,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答卷”。

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2016年1月,市政府下发《黄冈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城镇由大到小、空间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等重点地区,将不符合划定要求的耕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数量不减少。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沃野良田织锦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②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吴慕枫 方俊 刘子靓 王小燕

 

 

  该项工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与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同步展开,与“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统筹衔接。经过调查摸底、核查举证、论证核定、制订方案、组织实施等方式,历时一年多,于2017年5月,通过省级验收,基本完成全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此次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70.96万亩,设立保护标志牌2138块,签订责任书4225份。

 

 

2019年10月,蕲春桐梓稻谷丰收景象。(方华国 摄)

 

  正值早稻抽穗扬花期,也是早稻防虫防病的关键期,6月23日,浠水县洗马镇熊山村党支部书记袁进中在稻田里忙着打药。
去年,袁进中只种了自家的3亩多责任田。今年,为实现全村不荒一块田,他带头认领了村里20余亩偏远山坳里的10多处“边角田”。

 

 

2018年6月,龙感湖管理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余涛 摄)

 

  

“为解决抛荒撂荒农田,我们发动各村种田大户、党员干部带头流转种植‘边角田’。”洗马镇党委副书记戴超说,全镇2022年实际种植粮食面积80300亩,比2021年多了近3000亩。

截至6月18日,今年全市已完成粮食春夏播面积602.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42%。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撂荒地利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藏粮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间地头,为我市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22日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稻花香里说丰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③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陈钰 蒋艳艳 肖超 耿文辉

 

 

黄冈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创新团队在育种示范试验基地查看稻谷长势。(蒋艳艳 摄)

 

  远看,宽阔的田野里插秧机在飞快作业;近看,驾驶座上竟无人操作。
今年4月,浠水县陈庙河流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无人插秧机作业完成“首秀”。湖北禾溢园家庭农场建设的我市首家“无人农场”,通过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技术加持,不仅可实现粮食生产无人化,还将助力智慧农业升级。

 

 

黄冈国家优质稻试验示范基地一角。(余涛 摄

 

  湖北禾溢园家庭农场主黄金安流转6300亩稻田,8年来,从生态化种植到智慧化种植,再到无人化种植,演绎了一场触摸未来的科技之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放眼黄冈广袤田畴,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配套,农业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藏粮于技”正在释放磅礴力量。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躬耕陇亩赋新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④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 鲁娜 吴纳

通讯员 吴慕枫 方俊 肖超

 

 

谦益农业有一群80、90后、00后新农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是生态农业的新生力量。(明攀 摄)

 

  在黄冈1.7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专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

 

 

高速插秧机极大提升了春耕生产效率。(余涛 摄)
  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不拘泥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将传统农业玩出新花样;
  他们都很年轻,朝气蓬勃。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新农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一批批新农人扎根农村、深耕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我市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点“粮”成金链更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冈粮食⑤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 瞿慧一 见习记者 吕洁

通讯员 陈钰 肖超

 

 

康宏粮油优质大米自动化生产车间

 

谈起黄冈粮食,话题悄然变了——
以前谈粮食:亩产、毛粮价格和行情;
现在谈粮食:基地、龙头企业和品牌。

 

 

谷哥徐志新在直播间推荐产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燕儿谷的绿色食品——糙米。(通讯员 覃建 摄)

 

  作为湖北农业大市、粮食主产区的黄冈,去年在全省地市州中率先印发《黄冈市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制订《黄冈市重点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黄冈市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出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高位推进粮食产业链建设。
一颗小小的粮食,如何“链”出大产业?连日来,记者采访各类经营主体,看收储购销,看加工链条,探寻一粒粮食的“产业链之旅”。

https://mp.weixin.qq.com/s/d2foI9BDKJUlGGRYql8KAQ

 


来源:黄冈日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