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重阳”话健康
1989年,我国正式将重阳定为老人节。将“九九重阳”定老年节,有深意也很贴切。古人将“九”看做“最大数”,中医经典《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所以“九”是喻其“多”和“长”,“九九”也有谐音“久久”之义。把这一天定为老年节,表达了希望老人更加长寿的祝福。
我国汉代起,“九九”重阳之日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食重阳糕等习俗。如西汉杂史小说《西京杂记》中载:“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又云:“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有趣的是,人们发现重阳习俗大多与健康长寿有关.
登高—健身畅志
《千金月令》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以畅秋志。”重阳登高,即是秋游,有陶冶情感的成分在其中。其实,古人早已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重阳登高实际是鼓励人们走出户外,运动肢体,活动筋骨。而登临高处,静观云霞,远眺河山,还能使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一扫秋天之愁绪。过去登高的方式也多样,年轻人可去远处登山、游猎;老年体弱者可到近处登高台,去城内游佛寺或爬寺塔等。其间既能获得精神上的无穷乐趣,又可使身体得到有益的锻炼。
佩茱萸—避邪杀菌
古人常云:“茱萸为辟邪翁,菊花是延寿客。”重阳节所佩戴的茱萸(即吴茱萸),其子实又名“越椒”、“艾子”,为常用中药。有驱虫、除湿、祛寒邪、利五脏、通关节等功效。茱萸枝叶芳香辛窜,有除秽避臭作用。如《风土记》云:“茱萸插头,辟恶气。”服用还可防病,《淮南毕万术》说:“井上宜种茱萸,叶落水中,饮此水者,无瘟病。”其子实还能泡酒。《齐人月令》说:“重阳之日,酒必采茱萸,甘菊泛之。”《成都古今记》又云:“蜀人每进酒,以艾子一粒投之,少顷,香满盂盏。”饮之有回阳散寒之功。吴茱萸对素有心腹冷痛、关节寒湿流注者颇有疗效。药理研究证明:吴茱萸气味芳香,富含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结核菌都有抑制作用。对治疗皮癣、湿疹及黄水疮等皮肤病也有较好疗效。
饮菊花酒—活血降脂
菊花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有“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作用。菊花酒是用菊花酿造的酒,制法是:取当年菊花瓣煎汁,与米、曲同酿而成,来年重阳始熟饮用。重阳饮菊花酒能强身延年,《荆楚岁时记》说:“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故菊花酒历来颇受人们的钟爱。过去重阳饮菊花酒是一种时尚,如《旧唐书·李适传》载:“凡天子游幸,秋登慈恩浮图,献菊花酒称寿。”皇帝喜饮菊花酒,文人贤士也不甘落后,晋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更是嗜菊花酒如命,每当重阳这一天,他总会“引吟载酒须尽一生之兴”。研究表明:菊花的有效成分对革兰氏阳性菌、结核杆菌、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降压、扩张冠状动脉血液量、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等功效。对老年高血脂、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均有良好效果。
吃重阳糕—健脾益胃
过去重阳有吃糕的习俗,据《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饵”,即汉代的糕饼,“蓬饵”,是以芳香植物蓬草和米面合制成的蒸糕。唐武则天曾在重阳时,令宫女广采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赐赏众臣,以笼络人心。明清时,重阳糕的制法更趋精细,种类也繁多,并且有了成人和儿童食品之分。据《帝京岁时记》载:“京师重阳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火炙脆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枣、粟子、山楂等果干等为原料,既颜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时又能健脾益气。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时令也逐渐进入了深秋。中医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
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
老年人大多有旧疾,有些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比如胃病、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却很可能在夏秋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发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小病”。
避免盲目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老年人。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食疗。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进补。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起居有常很重要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不少老年人旅游后,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这是因为旅游一方面让老年人感到疲劳,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游前后以及旅游期间的生活作息突然改变了,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旅游回来后,不是血压高了,就是心脏感觉不舒服了,只好去医院看医生。此外,老年人还要注意心态平和,不要过喜过忧,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的波动不利于养生。
这些老人不宜秋冻
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易引发中风。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更加严重,从而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
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在秋季易感受风寒湿邪,常会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症状。
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凉刺激后,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等,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
秋季特色养生经
少洗澡 秋季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忌用碱性肥皂,以免因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秋季昼夜温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状。
适度“冻”一下 有很多老年人习惯蒙着头,紧紧裹着被子睡觉。秋季是连接夏冬的过渡季节,适度“冻”一下,有利于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
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过量运动又容易引起流汗,丧失水分,应该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慎防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原因大多是心血管疾病,秋季天气转凉,外周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最好家中能常备些舒缓血管,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等。
心情开朗 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健身娱乐活动,与人多交流,保持心情开朗。
摘自:新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