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升高17倍:危险因素是这些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2035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上升到 5 亿 9200 万。约 80% 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低、中等收入的国家。在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较新的全国糖尿病调查是对比 1981 年与 2010 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 17 倍。而糖尿病会增加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以及减少寿命,也增加了社会和政府的一大经济负担。深入了解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设计合理的预防方案,减少疾病的负担已迫在眉睫。
1. 30 年来患病率升高 17 倍
经调查发现, 1980 年糖尿病患病率为 0.67%(尿糖、餐后 2 h 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筛选),1995 年患病率增加到 3.2%(空腹血糖和 OGTT 诊断),2007 患病率为 9.7%(经 OGTT),2010 年为 11.6%(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 血糖诊断)。
在过去的 30 年(1980~2010),7 次全国糖尿病调查,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 17 倍,糖尿病的患病率已从 0.67% 增加到 11.6%。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也有所增加,从 1994 年的 2.09% 到 2010 的 27.2%。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糖尿病发病率的全国代表性研究。
2. IGR,男性高于女性
1981~2001 DM 和 血糖调节受损(IGR)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患病率并无差异。然而,2007 年研究报道男性 IGR 患病率高于女性,而 DM 患病率无差异,最新的研究发现 2010 年男性 IGR 与 DM 患病率均高于女性。
3. 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农村 IGF 高于城市
在中国,过去 20 年经济快速发展使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了巨大变化。与农村相比,城市有更高的 DM 患病率。这与体力活动、饮食中脂肪和钠的含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工作压力等因素相关。与之相反,农村的 IGF 患病率高于城市,而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4. 至 2010 年,≥18 岁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至 35.1%
肥胖已被公认为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995 年的研究中,有 6 个国家研究表明,肥胖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关。1992~2010 的一项调查,中国 18 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从 14.6% 增加到 35.1%。
成人超重和肥胖已被证明是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亚洲人与西方人相比,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较低,但是同一水平的 BMI,亚洲人糖尿病的风险往往更高。
由于人群的个体差异,许多研究人员通过测量腰围(WC)、腰臀比(WHR)研究与糖尿病风险的关系。最近的一项研究比较了 WC 或 WHR 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发现 BMI 和 WC/WHR 均可独立预测糖尿病风险。
5. 过去 30 年,我国饮食方式转为高脂高能低纤维
在过去的 30 年里,中国的饮食方式已经转向高脂、高能量、低纤维饮食。1992~2002 年,从动物食物获取能量的比例从 9.3% 增加到 13.7%。美国的几个研究也一致显示,饮食因素独立于 BMI,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饮食中的谷物纤维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低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与糖尿病风险降低相关。2002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表明,膳食特点为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这不同于中国传统饮食模式,是中国人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一项来自中国上海,食物对糖尿病影响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米饭的摄入量与糖尿病患病率密切相关。另一项研究也证实了类似的结论,饮食模式为低主食(米饭、面条、馒头、面包)高牛奶摄入量,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此外,中国人群摄入米饭或葡萄糖的生糖反应要比欧洲人高 60%。
膳食脂肪酸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上海的一项男性 / 女性健康调查中显示,长链 n-3 脂肪酸可以降低女性糖尿病风险,而贝类摄入可以降低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风险。
含糖饮料摄入可以增加糖尿病风险,但中国群体消费含糖饮料的数据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6. 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经济好转后更易营养过剩,致糖尿病高风险
生命早期营养对日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持续性影响。60 年代中国处于大饥荒时期,食物缺乏。一项研究调查了 1959 年~1961 年期间,胎儿营养缺乏和成年后患糖尿病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胎儿早期营养不良,随着经济好转,成年后会更容易营养过剩,导致较高的糖尿病风险。许多中国人经历了生命早期的营养不良到后来适应西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这是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7. 糖尿病风险独立危险因素:体力活动缺乏、吸烟、饮酒
生活方式与患糖尿病的风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缺乏体力活动,吸烟和酗酒已被证明是增加糖尿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从 1991 年~2006 年,中国成年人平均身体活动下降 32%,这可能由于城市化,减少了体力活动的结果。城市化因素,如有效的住房基础设施和汽车使用量的增加,使 1991~2006 年期间男性体力活动下降 80%,女性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二。
一项在中国大庆开展的干预研究证实了饮食和运动的改变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在这项研究中,年龄在 24 岁至 74 岁的糖耐量异常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饮食组,运动组,饮食加运动组。经过 6 年的干预,三组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运动组、饮食加运动组比饮食组治疗更有效。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香烟都消耗在中国。例如,在一项上海市区 40 岁~74 岁囊括 51464 名男性的调查显示, 61.8% 为吸烟者,30.5% 是经常饮酒者。所有的参与者在 5.4 年的随访中,吸烟超过 20 支 / 天,超过 40 条 / 年,每年会增加 25%~28% 的糖尿病风险。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吸烟量与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重度吸烟者(20 支 / 天)跟不吸烟者相比,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61%。
8. 颗粒物或交通相关空气污染物和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
由于经济、科技、人口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主要的健康威胁因素。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或交通相关空气污染物和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空气污染物可以导致人们易患糖尿病,如同污染物会导致炎症一样,有着相类似的机制。来自中国唐山的一项实验显示,SO2、NO2 和 PM10 等污染影响空腹血糖水平。
9. 已发现的糖尿病易感基因:大部分与β细胞功能相关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发现,许多基因会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用于诊断跟糖尿病易感性有关的基因位点,通过这种研究发现白种人身上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位点与中国人基因位点不同。中国的几个 GWAS 研究也发现了不同于白种人的新基因位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因位点大部分与 B 细胞功能相关,仅有少部分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一项针对东部种群间基因系统回顾分析表明,东亚人种更易受到行为、环境影响罹患糖尿病。但是,和其他病因复杂的疾病一样,基因只能解释一小部分 2 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所以 GWAS 研究遗传信息的临床意义仍具有争议。
10. 受教育程度低与高糖尿病发病率相关
城市化一直是中国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教育水平也同样相关。在中国青岛进行了一项 11 年的随访队列研究,选取 10704 名年龄在 18 至 59 岁的参与者,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低与高糖尿病发病率相关,并且独立于 BMI。当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例如民族、文化、宗教等。
我国近 30 年(1980~2010)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 17 倍,俨然已成为糖尿病大国,潜在的危险因素导致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城市化、饮食模式、生活方式等。此外,遗传研究表明,中国人可能比白种人更易患糖尿病。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我们应侧重于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特别是关注那些有家族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