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一大家子: 三代28人 都想当军运志愿者
李家人不定期自觉组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摄 |
3月29日下午,武汉军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网站的后台收到一份特殊申请,一家三代28人提交报名。年纪最大的志愿者是76岁的李金生,年纪最小的志愿者是6岁的李佳瞳,从爷爷辈到孙子辈,个个都是志愿者。
他们一代接一代,身体力行传承志愿者服务精神,谱写家庭和美乐章,以实际行动助力武汉军运会。
一家三代开家庭会迎军运
爷爷给后人做榜样
李金生有8个兄弟姊妹,家族庞大,现有家庭成员52人。为迎接军运会,他们全家还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李金生的大女婿、58岁孙汉祥倾向担当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者,“这个我有经验”,他曾在路口进行过交通疏导。李金生的大女儿、56岁的李冬云自荐成为清洁家园志愿服务者,“打扫房顶阳台、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我能做。”
李金生最小的孙子、6岁的李佳瞳跃跃欲试,“我可以当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者,有次我妈在餐馆大声说话了,我还提醒她小点声。”孩子的趣言逗乐了一大家子人。
在这个积极向上的大家庭,爷爷李金生为后人们做了好榜样。每天清晨6点半,他都会准时到红桥邨小区老年活动中心,开门、扫地、烧水,把桌椅摆放整齐,等着街坊邻居过来读书看报、下棋打牌。“从以前在村里到现在搬进了住宅楼,老李一直这样为大家服务,雷打不动,去年大年三十,他还照常打理活动中心。我们红桥村3000人,几乎人人都认识他。”老年活动中心的“常客”蔡大叔提起老李竖起大拇指,夸赞他们一家都很热心,平时邻里有啥事,只要说一声,总是尽心尽力帮忙。
“做志愿者帮助了别人,快乐自己。这也是我常常教导家人的。”在他的带动下,全家有28人陆续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侄儿媳妇接力传承
带头结对子美化家园
在李金生老人的言传身教下,侄儿媳妇詹丽娜接下了志愿服务的“接力棒”。
“这不,最近开展‘百万家庭洁家园’活动,我是社区副书记,也是一名志愿者,更要带好头。”采访时,詹丽娜一刻没闲着,拿扫帚、拖把清扫地面,用抹布擦拭桌椅,“如果大家都把军运会当做自家的喜事、大事来参与,从自己身边做起,搞好自己家园环境,武汉何来不美?”
从事多年社区工作的詹丽娜结合本职工作,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她组织社区70多名志愿者,和居民结成“一对一”的环境卫生整治小组,“以前大家是村民,文明意识不强,站在广场上唠嗑,瓜子壳吐一地。后来志愿者上前劝导和清扫的次数多了,慢慢地,大家都不好意思乱扔乱吐了。”
在社区志愿者的宣传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清洁家园活动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次社区组织志愿者到铁路沿线清理卫生死角,突然变天,又刮风又下雨,大家还是拿起钳子、扫帚、垃圾袋踊跃加入。“他们说,参与志愿服务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比在家打麻将有意义多了。”
她感慨,随着志愿服务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人都能成为志愿者,“大家都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去感染身边人,就能促进社会文明风尚向上向善。”
外孙曾是军人讲解员
现在倾力相助军运会
“我当过5年兵,退伍了也是兵,当兵的怎么能不为军运会服务呢?”报名城市志愿者后,李金生的外孙、33岁的孙诚热切表示,将倾力相助,为成功举办军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9年,大四还未毕业的他应征入伍,赴浙江台州光荣地成为一名海军士兵。在部队的日子,他年年参加义务献血,到敬老院帮扶老人,捐款捐物抢险赈灾,一年参加志愿服务的频率达到10次以上。令他感触颇深的一次志愿服务,是成为解放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讲解员。“接到任务后,我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整理成上万字的讲解稿,天天练习背诵。准备了将近半个月,那阵子可真是废寝忘食。我至今都还记得部分讲解词。”
担任了3个月的讲解志愿者,孙诚收获颇多,“讲好一个红色故事,就是在听者心中播下一粒红色种子。比起普通讲解员,军人讲解更有渲染力,也充满使命感。”他难以忘怀不少民众听完讲解后潸然泪下的场景,这激励他以饱满的热情做好志愿服务。
退役回汉后,他自主创业。深受家庭濡染和部队熏陶的他,依然延续志愿服务精神。去年元宵节,他自掏腰包,为花桥街困难群众送去200份慰问大礼包。“看到他们的笑脸,让我有种幸福的感觉!”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通讯员韩通